这部散发着温暖的法律,即将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9月1日实施。为了更好推动该法的贯彻实施,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集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保障的重点是残疾人、老年人,但同时也强调普惠性,要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为了确保在法律实施过程当中能够体现“人人都需要无障碍环境”的理念,立法作出了哪些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基本定位特别明确,保障重点突出,保障重点就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很多制度的设计和规则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期望和需求。但同时也考虑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当中对无障碍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孕妇或者身体受到伤害的这些群体,他们在一定情况下对无障碍也有需求。所以,从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上就明确,在重点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情况之下,其他社会群体成员有无障碍环境需求的,也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的便利。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近四十年,我国的无障碍建设领域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切实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解决了不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随着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领域覆盖不全面、设施建设不系统、设施之间衔接不连贯等问题突出,亟需改善。
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智能手机、互联网应用在内的数字化服务,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大的优势,但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可能会造成“数字鸿沟”和“服务赤字”。这些障碍的存在,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我国立法一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这些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又作出了哪些回应?
石宏表示,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立法,围绕这些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制度的设计尽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比如,如何解决“悬空老人”融入社会生活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立法当中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国家鼓励、政府支持、居民配合三个方面对解决这个问题作出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加装范围、发挥各方面作用以及充分考虑兼顾居民不同利益诉求,不断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促进技术的开放共享、激发产业的发展动力等措施,推动信息化和无障碍环境深度融合,助力弥合残疾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监督管理力度
在马路上我们经常看到盲道被随意占用,或者盲道建设不连贯成为“断头路”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本来盲道的目的是让盲人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但现在如果成了“断头路”或者被轿车、共享单车占用,盲人非但享受不到安全,反倒成了安全隐患。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又将如何破除这些难点?
石宏表示,大家普遍关注、反映的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问题。此次立法明确了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是谁,这些责任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维护和管理职责,同时明确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如果违反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法律规定和标准要求,在新建改造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加大监督督察执法力度,形成震慑作用,让全社会都能规范有序的落实这些法律要求。
大众法律集团 24小时服务热线:0531-80961678 18053115917